《三字经》是我们人生中一本必不可少的入门之书,也是中国近年来传布最广的启蒙读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范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三字经读后感
妈妈在庐山买了一套书给我。这套书的总称是《中国古典文库》,里面有《三字经》、《增广贤文》和《百家姓》。其中我最喜欢《三字经》。 《三字经》里我最喜欢这一句三字经:勤有功,戏无益,节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有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年轻人应该经常用这两句话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
一读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个故事:李白从小聪明,但不喜欢学习。一天,他逃学去玩时,见到一个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棒。李白问:“老奶奶,你磨铁杵做什么呀?”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问:“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说:“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铁杵一定会磨成针。”李白听了,后悔自己贪玩而浪费了读书的时间。从此,李白立志努力读书,后来成为了大诗人。
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人生哲理及为人处世的方法,我诵读了许多遍,他像一位无声的老师,引领我前进。
《三字经》中的一字一句就像一位智者的教导。书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告诉我们小孩如果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又有什么作为呢?
《三字经》使我懂得了许许多多,他让我变得有礼貌,学会礼让,因为我记住了“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有与朋。”它使我尊重长辈,关心他人。因为我记住了“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说话,《三字经》,不仅是我的良师,更是我的益友,它使我懂了什么是“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穀,六畜、七情……也让我了解了三皇、五帝,三国,五代这些历史的由来。
《三字经》像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它将永远鞭策着我,使我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字经读后感
这几天观看了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的讲座——解读三字经。三字经告诉我们古代的人要熟读四书五经,其中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著的《春秋》就在其内。
古书用字特别节俭、讲究,古称“春秋笔法”。关于《春秋》,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评价: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
西周最后一代天下的共主是恶名昭著的周幽王,他为了博得宠妃褒姒的一笑,竟然不惜用通报战事的烽火,来戏弄拱卫京都的诸侯。美人最终是笑了,然而昏庸无道的周幽王彻底失去了天子的信用,最后导致国破身亡的结局。周幽王之死,带来的是天下的大乱。东周时期,天子成为傀儡,整个中国失去了统一的象征,陷入绵延的战火当中。而随统一大势一起远去的,还有诗歌的精神。孔子认为《诗经》的精神是非常美好的,所以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但是天下大乱后,孔子绝望地看到,《诗经》中美好的精神随着统一大势一起消亡了。孔子作为一介文人,对于分崩离析的社会没有回天之力,唯一的办法就是编订《春秋》。
“春秋”一词被用来形容时间的流失。古人的称谓背后,常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孔子用词极其讲究,其“春秋笔法”是指是用寥寥几笔最精炼,表面上最不带个人好恶色彩的文字,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作出结论。孔子《春秋》中一个字的评语,既可以表彰伟人,也可以将乱臣贼子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正所谓“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孔子作《春秋》,用心良苦,寓意深刻。直到今天,我们仍能从《春秋》之中感悟到孔子对那个时代中各种事件的鲜明态度。
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是我们人生中一本必不可少的入门之书,也是中国近年来传布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丛书》。该书结构严谨,文笔流畅,道理浅显,节奏明快。阅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背诵识记,让人百读不厌老少咸宜。
《三字经》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等。下面是我阅读的一些感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人人都会背,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中的意思。这不只是简简单单的12个字,所谓“人之初”就是从胎儿到婴儿的那一瞬间,就在这一瞬间,我们作为“人”诞生了。我们这时的“心”还没有受到各种名利的诱惑和生死的威胁,是非常纯洁的,是毫无杂念的,这便是所谓的“善”。这个“性”就是初生时的“心”。从此刻开始,我们就开始进入一个有众多诱惑与威胁的社会,而我们能不能在一生中保持住这种纯洁,能不能在诱惑与威胁的面前不改变这个“性”,就是我们修养的问题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好,守得初心,方有始终。所以我们一定要坚守这份单纯,我们才能前行致远。
今天,许多青少年都存在家庭作风不良或教育不严的社会问题。《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的权利和严格要求后代的重要性。另外,当下的孩子有许多是娇生惯养的,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而《三字经》就有教育人们孝敬父母,友好兄弟的内容。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果大人们的教育以身作则、从小学起,经常给孩子讲“汉代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给父母摇扇子,冬天以身体为父母温暖床席。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长辈,吃梨时挑小的,大的让兄长吃。”那这个社会各种不利青少年成长的毛病就会逐步减少。
《三字经》中有一段话让我非常感动,让我明白古人的学习条件都很艰苦。今天,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书本是崭新的,爸爸妈妈给我们买了漂亮的书包、文具,还有辛勤的老师教导着我们。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是古人没有的。如果在这样好的条件下,我们没有刻苦、努力学习,就辜负了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好好读书,认真读书掌握更多文化知识。
读了《三字经》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我应该努力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本领,要做个对他人、对社会有帮助的人。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所成就;而只顾玩耍,浪费大好时光,是毫无益处的。所以我们要在年少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就能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造福。
三字经读后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当听到这几句,总能想起那脍炙人口的书——《三字经》。六字一句,十二句一段,朗朗上口,如儿歌一般。《三字经》教会了我学习,让我懂得了做人。学习我的学习态度总是那样懒散,做完作业桌上总是乱七八糟的,桌上散着书、文具。因为有些厌烦了学习,那字影横飞的语文作业,那耗脑力,花时间的数学作业,那英文四处跳的英语作业,还加上副科的书本作业,我总是觉得烦,老是“累啊!累啊!”地喊叫着。可是《三字经》中的一段让我改变了学习学习态度。“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是啊!如果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如果现在不好好珍惜这少年光阴,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有什么用?这段话一直在我心里,当我对学习产生厌烦时,我就想起了它。它提醒我好好学习,教我扬长避短吸取别人的优点,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做人我从前对父母极为不敬。遇点小事总是大吵大闹,破坏家里的东西,搞得几天下来家里阴沉沉的。我与哥哥处处作对,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老是动不动就对他大吼大叫,读了《三字经》,我明白了,“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这是做人的基础,之后能文会算,这也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从这两点做起。《三字经》中这两句话让我脱去了那套厚重的布满了灰尘的衣裳。我变了,我孝敬父母了,我不大吵大闹了,我懂得心平气和地与别人讨论问题了。我变了,不再与哥哥作对了,而是与他和睦相处,有说有笑了。《三字经》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子。
相关文章:
1.关于《三字经》读后感6篇
2.《三字经》读后感精选5篇
3.关于《三字经》读后感500字9篇
4.《三字经》读后感
5.《三字经》读后感500字
6.关于《三字经》读后感800字6篇
7.关于《三字经》读后感7篇
【读《三字经》有感精选800字合集】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