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中小学学生提供优秀笔记

记作业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方法 > 高考历史容易混淆难以分清的知识点与13中答题思路

高考历史容易混淆难以分清的知识点与13中答题思路

  高中历史往往有很多容易混淆的地方,这也是大家最容易错失分数的地方,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考历史容易混淆难以分清的知识点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错因】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同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正确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

  2.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

  【错因】把帝国主义等同于殖民主义。

  【正确理解】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发展到垄断阶段,导致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殖民主义始于新航路开辟时期,是指比较强大的国家采取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占领、奴役和剥削弱小国家、民族和落后地区,将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

  3.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错因】三者的内涵理解不到位。

  【正确理解】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4.美国总统胡佛与罗斯福对经济的干预

  【错因】认为胡佛一直放任经济危机的蔓延,罗斯福是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第一人。

  【正确理解】罗斯福并不是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第一人,早在美国总统胡佛执政期间,就采取了一定的干预措施,但胡佛没有把这种干预上升到政府行为的高度,而且其反对政府直接干预,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由此可见其政策的重点是扶植、补贴大企业和大公司。1933年罗斯福入主白宫后,则推行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主要特色的新政。通过政府职能部门对各个部门的干预管理,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压力,挽救了美国的经济和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

  【错因】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成立的目的与任务混淆不清。

  【正确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救急”性质的机构,当一个国家发生了金融危机时,可以向它求救,其贷款属于短期行为。世界银行属于“救贫”性质的机构,主要资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其贷款多为长期性贷款,利率很低。

  6.“仁政”与“仁”

  【错因】认为孟子提倡的“仁政”与孔子提倡的“仁”相同。

  【正确理解】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具体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从孔子的“仁”的思想出发,把它扩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仁”的思想适用于任何人的修养,而“仁政”则是对统治者发出的建言。

  7.荀子的思想与法家的思想

  【错因】将荀子的思想和法家思想相混淆。

  【正确理解】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提出“性恶论”,法家也主张“性恶论”,但仔细比较可知,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

  8.汉代新儒学

  【错因】误认为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孔子的“儒学”。

  【正确理解】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目的在于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已经与先秦儒学大有不同,实际上是“外儒内法”。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学精华的基础上,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宣扬“君权神授”,建立了“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君主统治秩序,神化了皇权的同时,也塑造了对君主权力进行约束的“天”的形象。这一思想适应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因此被汉武帝确立为正统思想。

  9.明清之际黄宗羲等人的思想

  【错因】认为黄宗羲等人的思想是中国早期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正确理解】黄宗羲等人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但由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修齐治平”的儒家传统思想范畴,因此明清之际黄宗羲等人早期的民主思想绝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10.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与明清之际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

  【错因】认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是由明清之际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正确理解】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构筑了带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可以将其看作我国早期民主思想的启蒙,但是它与近代民主思想有着根本的区别。中国近代民主思想是从西方引进的,它是近代中国先进人士学习西方的产物,是中国资产阶级变革社会的思想武器。

  11.林则徐与魏源的历史地位

  【错因】对二者的历史地位认识不到位。

  【正确理解】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西方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西方之先河,率先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魏源在此基础上著《海国图志》,进一步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思想。

  12.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错因】对二者的关系认识不到位。

  【正确理解】洋务派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长技”的方略,并将其付诸实践,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早期维新派大多来自洋务派,洋务派成员在兴办洋务的过程中,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对封建制度的尊奉产生了动摇,他们一方面继承了洋务派“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的思想,另一方面侧重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主张“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以商战保国,以制度强国。

  13.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错因】错误地认为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二者是根本对立的。

  【正确理解】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虽然具体主张不同,但都属于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二者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

  高考历史主观题13种答题思路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

  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

  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

  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

  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

  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基本方法:

  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

  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

  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

  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

  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

  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7分析经济特征型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

  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

  其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

  其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其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8历史问答题表述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

  (1)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的认识;

  (2)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9开放性问答题的答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

  因此,解答此类题目,

  (1)首先要确定观点。

  (2)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

  (3)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10如何解答主观题中“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

  基本方法:

  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

  (1)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

  (2)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

  (3)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11分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背景

  基本方法:

  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是对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概括总结,这些因素可能是显现的,隐现的。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历史因素方面: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2)现实因素: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

  (3)主观因素方面: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12论述题的解答和史论结合的方法:

  基本方法:回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

  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饿观点。

  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

  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13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基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

  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a.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

  b.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

  c.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

  (1)生产力标准

  (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3)阶级的观点

  (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

  (5)不要以偏概全

  (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

  (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高考历史容易混淆难以分清的知识点与13中答题思路相关文章:

1.高中历史常考大题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2.高考历史单选题的答题方法

3.高三备课组工作计划书

【高考历史容易混淆难以分清的知识点与13中答题思路合集】相关文章:

1.2023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考点总结大全

2.202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3.感恩老师高二作文七篇

4.观察日记四年级作文300字(10篇)

5.游记四年级作文开头与结尾10篇

6.游记四年级上册单元作文500字10篇

7.秋游四年级上册游记作文10篇

8.童年趣事作文350字13篇

《高考历史容易混淆难以分清的知识点与13中答题思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栏目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记作业 Copyright © 2009-2020 记作业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8020814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