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面临高考,物理的学习在高一高二基础上突出重点,查漏补缺,掌握重要实验原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物理复习的策略,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物理复习的策略
一、知识系统化:
所谓知识系统化,就是能够将学过的知识按照一个主线或者线索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主线或主干。也就是基本上按照课堂学习的顺序,或者板块的顺序,或内在的逻辑联系的顺序等分类、排列,将知识有机地串联成一个整体或框架。按顺序,按内部逻辑或内在本质联系有机地串联起来为境界,实在不行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罗列起来,这是下策,无奈之举,却不可或缺。起码要能够将学过的所有公式和规律、概念按顺序默写(或默想)出来。
我在辅导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和我讲,模拟等考试中选择题总是错答三、四道题(北京的物理高考和模拟题中往往只有8道选择题)。究其基本原因有二:一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根本就没有系统的掌握,先避开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不谈,单就整个课本或者高考的知识内容就没有全面的、系统的掌握和理解,也就是说,根本就不能把所学的或者高考要考察的知识内容按一定的顺序罗列起来,也就是头脑中没有一个“浓缩的课本”。将知识全面的罗列起来,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啊。再就是虽然能够把知识按顺序罗列起来,但是理解的不够,只强调和停留在了表面记忆,只理解了公式和规律的形式,而没有理解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而没有重视深入理解,不能把知识和相应的物理环境、情景、过程和物理现象等一、一对应起来。也就是将抽象出来的知识脱离了知识具体存在的,赖以生存的实际环境和应用环境。就如同我们为了认识汽车发动机中的活塞,而将其从发动机上拆解下来进行了一定的“认识”,了解和掌握了他的形状,构造,功能,原理,材质等等,但是我们却不能(或者不会)把它再放回到发动机上的气缸中去,使之与周边的“环境”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而起作用了。系统化,就是将所有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也就是一个有内在本质联系的知识体系或序列,就是由诸多相互联系的知识概念等形成的一个链条。这个链条中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了。
掌握知识的境界,就是将诸多知识内容按内在的逻辑和内部本质联系,按顺序有机地连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并理解知识概念与规律所对应的物理环境条件,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等。
知识系统化,就是建立一个类似于坐标系的主线,这个主线类似于一条公路,路边的风景就是各知识点。你可以一路走下去、看下去,而后“一路罗列”起来有序地欣赏、记忆和理解周边的各个风景、建筑物以及它们之间遥相呼应的(关联)关系等。
二、知识形象化:
知识形象化,就是要对掌握的物理知识加以理解,把物理知识与物理情节联系起来。通过知识概念和规律联想起与之对应的物理环境条件,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等。使知识变得羽翼丰满,“有血有肉”,而不是枯燥、呆板的架子和无用的说教。知识形象化,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知识规律等有序地镶嵌在对应的知识板块和物理情景中。
知识形象化,就是将知识“回归自然”,将知识放回到他赖以生存和产生的物理环境中去,使之成为与物理情景相互呼应、相互交融和联系的知识。否则,知识便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同北京的航天桥,如果我们双眼只是紧盯着航天桥本身,那它只是一个建筑,一块不具什么作用和美感的水泥混凝土;如果我们看不到周边的公路和情景,我们就永远不知道它的作用,不知道它和周边的“风景”有什么联系等。而当我们把它与周边的公路(三环路和阜成路)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便成了一座美丽的、“四通八达”的、具有一定的作用和功能的、“能够沿它走向未来”的桥梁了;和周边的各种建筑、景物联系起来,联想到周边的各个单位和部门,各个公司等等,我们就更清楚了他的位置和作用了。我们第一次走到公主坟桥下的时候,会感觉立交桥建筑得很乱,让人感到迷茫,感到陌生,不知道往哪里走能够到达哪里,而当我们多去几趟,熟习了之后却感觉他是那么的清晰,我们就知道了它和周边的各种联系了。所谓形象,就是将知识与知识的来源,与知识所解释的,所解决的物理情景和问题联系起来,将这一知识内容和周边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摆正各知识概念间的位置,形成完整的有机整体。
三、知识联想化:
知识的联想化,就是由知识能够联想到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习题等;就是反过来能由物理过程和习题联想到它们所涉及到的、与之对应的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就是由一个知识板块联想到另一个知识板块,或者由一个知识板块的一部分联想到另一部分。看到习题、试题,能够联想到习题包含的物理过程和状态,而由过程和状态能够联想到过程和状态所遵从的规律或公式。看到试题最后的求解问题或物理量,就能够联想到这个物理量有几种求解方法,这个物理量都和哪些物理量或物理过程有所联系等等。要清楚,任何一个物理量基本上都有两种最基本的求解方法:本义法(也叫定义法),就是从定义式或者决定式本身去求解;旁义法,就是从与该物理量有联系的所有的物理量或者所有的物理过程中去求解。旁义法更具有普遍而又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意义。例如,求解电功率,我们就要想象出各个与电功、电功率相联系的公式来,想象出这些公式中哪些是定义式,哪些是导出式,哪些是适合于纯电阻电路的,哪些是适合于所有电路的等等,想象出电功、电功率的来源,电功与其它功和能的联系等等。
知识联想化,属于发散思维,表现在由此知彼上。看到了瓜藤,我们就会顺藤摸瓜,因为我们想象到了“瓜儿离不开藤”。首先是顺藤“想”瓜,而后才能去顺藤摸瓜。
我给同学们讲解机械波的波长时,从多角度理解:从相邻的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邻的振动情景完全一样的振动质点间沿传播方向的距离等方面加以讲解,而后我说了一句:我从小时侯开始,一想到波长的代号λ时就会想起来“花木兰”这个名字。于是有学生就问我,老师那有必然的联系么?我茫然无语。想象会有错么?想象的线索和规则都一样么?我们目前不是想象丰富,而是想象匮乏得厉害。似乎年龄越大,学历越高想象的越少了,因为我们感觉到很多想象是不符合实际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教育的悲哀?但我知道,没有想象和幻想就没有科学,想象和幻想是科学的开端。
知识系统化,知识形象化,知识联想化实际上就是由具体到抽象,或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一个抽象与具体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反复中系统化,形象化,联想化。
四、知识的深化和潜移默化:
知识的深化和潜移默化,就是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并由此知彼,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与深入,形成强大的知识网络,清除对知识认知和理解上的短板和偏颇,全面、深刻而又准确地理解、掌握和应用物理知识、规律等。有些同学讲,答卷时,总是感觉会做,但总是做不对。这只是自己的一种感觉,是对物理知识的感觉或感知,是一些模糊的记忆;而不是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谈不上深刻而又准确的理解了。实际上就是弄不清楚,就是弄不准确,似懂非懂,似是而非,似会非会。或者懂得不深刻,或者懂得不全面,或者懂得不准确等等。只是见过了或者记住了学过的东西,而不是理解了知识本身,更谈不上理解和掌握了该知识与其它知识,该知识与其它现象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了。
实际上,“感觉会做,但总是做不对”,说明你已经有了更进一步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了,但还有一步之遥,不要举棋不定,考虑一下(你与他人之间的)这“一步之遥”是怎么形成的,怎样才能迈出这关键的一步而落实“感觉会做”于正确的运用,让感觉与实际动手能力齐头并进呢。齐步走吧,只要向前走总会有路的。
五、知识的跃迁:
知识的跃迁,就是使完整的知识体系逐步向能力转化和迁移、渗透等,其转化的途径就是通过做题和归纳、总结,建立起知识和现象的联系,过程和规律的联系,知识与应用的联系等。做题只是手段,而总结知识的应用规律和特点,通过做题加深和拓宽对知识、规律和公式的理解,提高解题方法才是最终目的。不是多做题,而是精做多想,多总结;用脑子做题,而不是用手做题。尤其是高考临近的时候,我们更没有过多的时间来做大量的试题的。但是做一些基本的适量的试题还是必要的,尤其是模拟试卷那种最贴近高考的套题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知识的转化,还表现在将已知知识应用于未知世界来解决和研究未知问题,例如将力学知识应用于电学、热学领域,甚至光学、原子物理学等领域,将某一板块的知识应用于另一板块等等。学习和复习,就是要通过做题训练,通过思考、归纳和总结,使知识不断地跃迁升华,从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和试题中归纳、总结出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或方法来。
六、以题代面,层层深入
在做高考模拟试题时,不要就题论题,而是以题代面,用一道习题来带动对相关的知识面的全面理解和回忆。比如原子物理试题,应该就题来复习、联想、巩固所有原子物理方面的知识分支和知识体系结构等,要考虑到试题的“变异”--一道题会演变成别的什么问题。要学会“联想”,联想到这道题会与其它什么概念、什么物理量、什么物理过程和现象有所联系等。热学,光学,振动和波动,万有引力与天体,牛顿定律,电磁感应与交流电,电场电路,磁场与安培力、洛仑兹力,功和能,动量等也是如此。各板块都有自己的完整而又系统的知识体系和网络结构,各板块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题代面,纵横思考,扩充和丰富整个板块的知识体系和知识脉络。以题代面,用脑做题,做经典题,做具有代表性的题。以题代(知识)面,就是以一当十、以一当百;通过做一道题的思考练习和联想,得到做一百道题的收获,要“做”有所获,而不是走过场。通过做题,查漏补缺,将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深刻化,将方法规范化、条理化。让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主线或主干。通过做题,提炼应用物理知识和规律解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和重点方法。以题代面,纵横思考,就是以小见大,知微见著。就是脱离题海战术,就是见水思海,通过一滴水感知大海的味道,想象大海的模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哦。
七、抓主线、抓重点,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抓主线、抓重点,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就是要用重点知识重点方法和能力将分散的知识板块连接起来,连接到重点知识的主干上来。比如,力学的重点知识体现在三大方法和六大运动上。三大方法包括:力与运动的观点和方法,功和能的观点和方法,动量的观点和方法。六大运动包括:匀直,匀变直,匀变曲,圆运动(包括匀圆和非匀圆),振动和波动,“无规律”运动。官方提法为五大运动,这不够,五大运动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无规律”运动。这才是升华,这才是最终的落脚点。在复习和学习中切忌眉毛胡子一起抓,不分轻重,或者避重就轻。要重点清晰,主干清晰,主线清晰。清楚了一棵大树的主干,而后再逐渐了解其茂盛的叶子。如果从繁茂零乱的叶子入手,你永远也搞不清这棵大树的脉络和线索。甚至你都描述不上来这棵大树的基本形状!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主线、抓重点,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是不是有点像顺藤摸瓜的意思呢。找到瓜藤才能摸到瓜哦。
八、总结、建立模型,挂靠模型,丰富模型
所谓总结、建立模型,就是把某一类密切关联的,内在联系密切的知识、概念和规律、公式,物理现象和应用方法归纳、总结,形成一定的规律,把相似的有着共同特征的试题,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归纳分类,形成一种典型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知识、试题,过程,情景板块,解题方法等模型。物理模型要有典型性,要有代表性,他能够代表一系列相近、相似的物理过程,物理情景和规律、现象等。物理模型要有本质的内在联系,要有关键的,有别于其它不同过程和模型的个性的本质“内核”。例如人船模型的本质就是质心不动(质心的位置不变),原因是合外力为零。所遵从的规律有:牛顿第二、第三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导致位移、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均与质量成反比等等。
物理模型的建立,有利于深刻理解物理过程、现象和规律的本质,有利于迅速理解和分析、解答物理问题。在解答物理问题时,联想和挂靠到某一物理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进入境界,产生灵感和思路,节省分析和解答问题的时间,提高学习和解题效率,为高分的获得创造条件。
九、学会多层次,多角度描述物理规律和过程
比如动能定理,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等等的概念和规律、公式,可以用语言描述,公式描述,表格描述也可以由图像来描述等等。用语言来描述概念和规律时,要变成自己的话,用自己的理解来描述,而不是照本宣科,重复课本。相反地,却是要不断地丰富、理解、修改、完善和发展课本上的概念、定义和规律等。这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的过程,就是一种加深、理解的过程。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物理规律的描述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可以应用多媒体影音、声像、动画等等来更加形象地描述物理现象和规律。
例如,对动能定理的语言描述: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加”)量。要理解是合外力的功而不是某一个或几个力的功改变了物体的动能。写成公式则为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的方法详解
合而因果(本末)倒置!这是一个量度关系式,仅仅是量度,而非转化。功是不能转化成能的(功和能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只有能才能转化成能!动能定理描述了(合外力的)功和动能变化的数量上的关系――量度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和量度,功是隶属于力的,是一个过程量,对应于一定的空间(位移)和时间;能隶属于物体(或者系统),能是状态量,对应于一定的时刻和位置。二者根本就不能互相转化!动能定理是无条件的,可以解决变力或恒力做功,直线与曲线运动等问题。他研究的是一个物体,一个过程,两个状态(两个状态的变化也是一个过程)。
能量的转化不都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化学反应(如燃烧、爆炸)等也可以使能量发生转化的,但其转化的微观本质是不是做功呢,这不是高中范围内所要研究的内容。
十、弄清楚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
对于物理试题,要搞清楚所包含的物理过程,都有几个物理过程,各物理过程都遵从什么规律;各物理过程之间是通过一种什么状态连接的;这些过程和状态都有什么样的受力背景,都是由什么条件决定的。从某一角度讲,物理就是一门研究过程与状态,过程与状态所遵从的规律,决定这一过程或状态的条件的学问。所谓公式,往往就是一种状态方程,过程方程,或者条件方程等。一定的时刻和位置对应于一定的状态,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对应于一定的过程。由一个状态到达另一个状态,中途一定要经历一个过程,而这种状态的变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树出有根,事出有因。解答物理计算题,就是解答物理的过程方程和状态方程等。而解答物理计算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够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状态所遵从的规律、公式,从而列出物理方程:条件方程,状态方程和过程方程以及时空关系式等。计算则是一个数学问题了。
物理学习重在基础,牢固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前提。没有基本的基础知识,能力便成了空中楼阁,何谈能力的提高!感觉会做,而往往做错,或者实际上并不会,这就是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的不够牢固,起码理解的不够深刻,或者根本就不够理解,或者只是停留在了表面记忆上;感觉会做,而真的会做,这就是理解和掌握的表征;会做而做的慢,这是不熟练的表现。能力不是空中楼阁,基础牢固才能够提高能力;善于归纳、总结才能够熟练。
高考物理的应试能力要培养
(1)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括严肃认真耐心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提高审题能力不仅是考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审题能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关键词句的理解;②对隐含条件的挖掘;③对干扰因素的排除。
(2)注意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而解题的落点是书写的规范性,表达的完整性,这是提高高考成绩的一种有效途径。高考主观题分值的增加,说明对思维的科学性,解题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要为了节省时间,在解题时只剩下光秃秃的几个公式和结果,题目的分析、解题的中间过程全无,这样的状况在高考中无疑是要吃大亏的。
(3)注意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试卷难、中、易分数分配约为2:5:3,平时做一份完整的试卷应先易后难,要敢于放弃,拿到该拿的分数,注意合理分配答题时间,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复查。
高三物理复习备考应注意的问题
物理的学习与备考,总的来说,首先要重视物理基础知识。其次,要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适当做一些物理习题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要注意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考试前不要忘记物理实验的复习和准备……[全文阅读]
二、全面复习基础知识,掌握知识结构
对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内容,一定要全面复习,不能有任何疏漏,否则将会造成简易题失分,特别是非重点章节中的A层次知识,如交流电,光的干涉,原子和原子核等。
打好基础不是死记硬背概念和公式,而是要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对物理概念应该从定义式及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及相关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定理或定律的理解则应从其实验基础、基本内容、公式形式、物理实质、适用条件等作全面的分析。如电场强度是为了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而引入的物理量,其定义式是E=F/q,但E是描述电场本身性质的物理量,其大小与F、Q均无关,点电荷电场的量度式E=KQ /r2恰好证明了这一点,场强E可以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用电场线可以形象地表示出来。与E相关的量是电势U,然而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不一定为零,电势为零的地方场强也不一定为零。把公式变形为F=qE之后,
高考物理复习的策略介绍相关文章:
【高考物理复习的策略介绍合集】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