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白话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象人读后感【优秀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象人读后感 篇一
看到这个名字时,我很好奇。为什么叫象人呢?它和大象有什么关系呢?带着很多疑问我看了这本书,让我真的很震撼。
象人并不是象,象人是人。这是本文的主题,也是主人公 merrick被逼进绝望的夹角时最后的呼喊,却怎么也寻求不到解救。
文中主要讲述了:一个相框中的美丽女人,一个接下来绝望的母亲,一群喧嚣的大象。伴随着背景聒噪的喇叭声,一个女人的身体被象群踩过,践踏。这位母亲,这热带雨林中荒诞的经历,故事的起源就用这样的手笔给抽象带过。然后是冗长的两个小时。伴随哮喘声,变形的'身体,丑陋的皮肤,硕大的头部,唯一能分辨出的清澈的左眼和一只还是本来面目的左手,丑陋面貌下的美丽圣洁的心灵,夜夜祷告神经的羔羊,被屠杀的羔羊。那就是象人。
象人是无辜的,他像个孩子一样胆战心惊,他害怕人们对他的鞭打,对他嘲笑,他害怕窗户外突然出现的那些不怀好意的人的脸,他害怕哪怕只是一个突然的关门声,他害怕的不敢说话。他随身带着他母亲的照片,一位有着天使般面容的女人,然后他又伤心的说:如果我的母亲还在,她一定不会想见我,她 …… 会以我为耻,我,我让她蒙羞了 ……
哪怕那些人只是作态般的接近他,他却受宠若惊,开心的像个孩子,他会说:那是真的吗,真的是这样的吗?他不敢相信,他以为他一生会真的像一个动物般的在阴暗潮湿的低层度过,伴随着衰弱的身体,和沉重的哮喘声。他对窗外教堂的希望,来自于他只想做一个普通人的渴望,可是那教堂就是窗外不远的地方,那么近,他看不见,他只能在心里画出它的轮廓,运用自己的想象来打造他的理想,一个对于普通人而言不值一提的理想。 我以为这是作者编造出来的讽刺这个世界的黑色幽默,一部《巴黎圣母院》的延续和再造,用残酷的躯体面容来歌颂内心的圣洁。当我开始搜寻更多关于象人的资料的时候,我搜寻到了 joseph merrick的故事。《象人》就是根据 joseph merrick 的真实经历改变而成。这是让人震惊并且让人伤心的一个事实象人小说读后感心得体会。一百多年前,象人曾经真实存在过。
事实上,现实远比书中所表现的要残酷,merrick 在死后,其身体一直被伦敦皇家医院保留,用做实验,他罕见的病理成为困扰医学界 100 多年的难题。而书中用畸形小矮人的救助和医生最后的良心发现来表明美好的一面,只是依旧无法挽救象人的死亡。 joseph merrick 曾亲手用纸板做了一座教堂,让人很多想象。 joseph merrick 说: “ 如果不是这样,或许我能更好的取悦你,取悦这个世界 ……。 如果我能 …… 如果你能用一个人的灵魂来衡量他的价值 ……
书中最后是重回开头的抽象和虚幻,因为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并不能得到解答。一个声音说,那是象人死去的母亲,她说: nothing will die 。
这个故事,让人联想很多,很多……
象人读后感 篇二
《象与骑象人》是一本积极心理学方面的书,在这本书中,作者把我们的心理用人驾驭大象来做比喻,象就是那个本我,它怎么想、怎么做骑象人无法控制,但可以对本我进行适当的引导。这种比喻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常常下定决心想减肥,但又抵挡不住去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感。除此之外,作者用一个骑在大象上的人来比喻“自我”,我们的潜意识时刻都会对外部世界作出各种直觉判断,而意识也就是骑象人则为直觉判断编造出各种合理的解释。作为骑象人其实很难控制大象的,大象反而常常是主导者。
全书讨论的话题有如何认识自我、如何彼此相处、如何追寻幸福、心理和道德层面如何成长以及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与鸡汤文不同的是,本书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诠释如何活得更幸福,告诉读者背后的原理及具体的做法。我们说大象是一种自动程序、是一种本能,大象使用的语言最主要的字眼就是:喜欢,不喜欢。我们对人生的想法都是在无意识中快速形成的,没有什么道理,就是喜欢不喜欢。但我们往往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了,因而产生了很多烦恼。而大象不然,它就是简单的,是快乐的。快乐是可以及时反映的,喜欢就快乐,不喜欢就不快乐。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每达成一小步快乐就会出现一次,换句话说,快乐在于过程,而我们人类更喜欢结果。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提到一种人类的情绪——“提升感”,它不只是一种快乐的感觉,而是会让我们心中充满爱及信任感,自觉地想去帮助他人或者是让自己变得更好,实际上,这是具有安神镇静作用的迷走神经和荷尔蒙、催产素一起作用产生的感觉,通过阅读名作,观看经典电影,或是去佛堂拜佛求经,我们都可以产生这种“提升感”。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本能和意志、行为与心理、左脑与右脑、感性与理性撕扯着我们,使我们每天都深陷大大小小的漩涡,被各种冲突的欲望和想法折磨着。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变通,在遇到许多问题时,虽不能“兴之所至,步之所及”,但至少也要尝试“兴之所至,心之所安”。
现代生活压力重重,不少人期盼着回归自然,抛弃功名,简单的活着。终南山上兴起的"隐居热",李子柒视频点击量上万,都可以说明问题。只是,闭上眼睛、闭上欲望之门的活着就是幸福了吗?作者海特先生明确表示――这种冷静漠然,不费力追求的人生态度,基本上是为了避开激情……没有激情起伏的人生,根本不是人应过的生活。所以,正是因为我们的人生起起落落,因为丰富所以特别。没错,人类对欲望的执著会带给我们悲伤痛苦,但是,犹如一把双刃剑,执著也会给我们带来幸福。
向阳而生,阴影便都会被抛在身后。
《象与骑象人》读后感1200字 篇三
这本书可谓是一本高级鸡汤——首先说一下,鸡汤这个词现在有点贬义,稍微高级范的都不屑于撒播,甚至反鸡汤还往往更方便博眼球,因为很引起人们心中的愤懑不平,而愤怒恰恰是最容易传染的情绪。
但无论什么东西,一旦高级了,就有了不同的趣味。譬如说路边摊一碗蛋炒饭,以前五块钱,现在涨价了,但一碗好吃的的蛋炒饭也不会超过十五块。而食神戴龙的一碗蛋炒饭可以卖到五千块。所以一碗鸡汤如果炖出了风云变幻,水帘洞天,也是值得期待的。
这就是鸡汤心理学哲学伦理宗教社会人类学的集合——积极心理学。虽然有人信上帝,基督爱每个人;有人信佛陀,众生皆苦四大皆空;有人是无神论者,唯物主义至上。但无论是谁,找寻人生的意义,是每次吃饱饭之后都有可能想到的问题——我们大概是国内不需要考虑温饱的第一代,所以社会折射出的各种生存危机理论上都是如何适应生活品质对比的竞争问题。
这本书一开始说明人的心理是如何运作:和《思考快与慢》里系统1系统2的概念差不多,很多我们以为是理性的系统2做的决定,大多都只是系统1确定之后,系统2来做个自圆其说;接着从互惠和道德虚伪的角度来分析群体生活中的规则;接着讲述幸福的来源,而无论是想要的东西,还是只来自内心,都不能彻底解决——除了极少数在某个方面达到极致又不困惑的幸运儿,大多数人是很难纯粹从外部或者内部来平和的(从我的理解,是出世与入世都得有)。
最后讲美德与人生的意义,作者提出了神性的概念——在社会空间里,有三个维度:亲密度,社会等级,以及神性。而神性为何如此重要,是可以带来一种提升感,让人产生一种欢欣的冲动和暖流,从而达到敬畏/超越/自由的状态,产生巅峰体验。不可避免地谈到宗教在这方面的作用,但其实很多重复的动作和仪式,都是可以让人产生这样的提升和归属感——譬如军队的训练也是一样,一些匠人不断重复达到精益求精的境界也是类似。
关于神性,想起《少有人走的路》里面提到的恩典一章,提到两个很有趣的案例:一位出生宗教家庭的人,始终无法感知到上帝,而另一位出生科学世家的人,却能不断感知到神的召唤。最后前者离开教会,而后者加入,都找到了心安。所以,之前看到某句名言,讲述他并不相信任何宗教,但只是相信上帝。而关于提升感,这恰恰是艺术里常常出现的——为什么好的艺术作品能有如此强大的魔力,靠得就是这种提升感,让人能从俗世中解脱出来,达到神的境界。而集合了音乐与美术等形式的电影在这上面的感染力是最强。受《千面英雄》启发的卢卡斯所制作的星战系列,是个中典型。而《千》里面提到的各种古代神话,也都是这样的作用。
所以,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如果就这么清晰明了,那些人生问题不就太容易解决了?根据这么简单的设定,解决方案必定也清晰很多——就好比那些分析企业战略问题的案例,如果都很容易解决,还要那些高价咨询公司做什么?另外,如果就这么简单,人生不也很无趣么?
象人读后感 篇四
初看《象人》的时候,一是自己惯来对黑白色的偏爱,二是冲着导演大卫·林奇(DavidLynch)的名字,这次的《象人》,大卫·林奇1980年的处女作,让我哭了。
象人不是象,象人不是动物,象人是人。这是影片的主题,也是主人公Merrick被-逼进绝望的夹角时最后的呼喊,却寻求不到解救。就像影片缓慢拉开的序幕:一个相框中的美丽女生,一个接下来绝望的可人儿的母亲,一群喧嚣的大象。伴随着背景聒噪的喇叭声,一个女生的身体被象群踩过,践踏。这个女生,一位母亲,这热带雨林中荒诞的经历,故事的起源就用这样的蒙太奇给抽象带过。然后是冗长的两个小时。黑白画面。伴随让人产生自然的生理嫌恶的哮喘声,变形的身体,丑陋的皮肤,硕大的头部,唯一能分辨出的清澈的左眼和一只还是本来面目的左手,丑陋面貌下的美丽圣洁的心灵,夜夜祷告神经的羔羊,被屠杀的羔羊。那就是象人。
象人是无辜的,他像个孩子一样胆战心惊,他害怕人们对他的鞭打,对他嘲笑,他害怕窗户外突然出现的那些不怀好意的人的脸,他害怕哪怕只是一个突然的关门声,他害怕的不敢说话。他随身带着他母亲的照片,一位有着天使般面容的女生,然后他又悲哀的说:如果我的母亲还在,她必须不会想见我,她……会以我为耻,我,我让她蒙羞了……哪怕那些人只是作态般的接近他,他却受宠若惊,开心的像个孩子,他会说:那是真的吗,真的是这样的吗?他不敢坚信,他以为他一生会真的像一个动物般的在阴暗潮湿的低层度过,伴随着衰弱的身体,和沉重的哮喘声。他对窗外教堂的期望,来自于他只想做一个普通人的渴望,但是那教堂就是窗外不远的地方,那么近,他看不见,他只能在心里画出它的轮廓,运用自己的想象来打造他的理想,一个对于普通人而言不值一提的理想。伤感个性签名女生冷淡
我以为这只是大卫·林奇编造出来的借畸形人来嘲讽这个世界的黑色幽默,一部《巴黎圣母院》的延续和再造,用残酷的躯体面容来歌颂内心的圣洁。当我开始搜寻更多关于象人的资料的时候,我搜寻到了JosephMerrick的故事。《象人》就是根据JosephMerrick的真实经历改变而成。这是让人震惊并且让人悲哀的一个事实。一百多年前,象人以前真实存在过。事实上,现实远比影片所表现的要残酷,Merrick在死后,其身体一向被伦敦皇家医院保留,用做实验,他罕见的病理成为困扰医学界100多年的难题。而影片中用畸形小矮人的救助和医生最后的良心发现来证明完美的一面,只是依旧无法挽救象人的死亡。JosephMerrick曾亲手用纸板做了一座教堂,华美易碎。
JosephMerrick说:“如果不是这样,或许我能更好的取悦你,取悦这个世界……。如果我能……如果你能用一个人的灵魂来衡量他的价值……影片最后是重回开头的抽象和虚幻,正因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并不能得到解答。一个声音说,那是象人死去的母亲,她说:nothingwilldie。
象与骑象人读后感1200字 篇五
1、适应原则。我喜欢用精神熵来理解这个,只有适应当前的环境,这样人在相同情况下才能减少自身能量的损失。处于恶略环境下,适应是一个好办法,而在和平年代,适应原则却阻碍了人们追求幸福。加上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幸福基准点,不管我们做多少努力,我们都会回到幸福基准点,幸福就越发的难得可贵,而积极心理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破除这个幸福适应性。
2、快乐方程式。决定一个人快乐的几大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和自发性活动。遗传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倒是容易改变,比如改变噪音,选择权利,人际关系等等。很遗憾,因为我有耳鸣,这是最影响快乐的。不过当我快乐的时候,它并不存在。所以其实快乐了,一切也就不受影响了。自发性活动就是指我们人为的心理活动,《幸福有方法》列举了十多种办法,如果能去努力尝试幸福的方法,至少可以在适应原则上有所突破。
3、依恋和施爱理论。依恋理论解释了猴子更喜欢抱着暖暖的布妈妈,而不是提供食物的金属妈妈,也正是这两个理论可以看到人为什么需要爱情。这让我想通了我脑中一直思考的问题,人为什么需要爱,为什么有人没有爱。只有孩子接受了足够的爱,他才能够去更多的爱他人,这两个系统一个是需要爱一个是去爱别人,看起来是截然相反的,但是却是唇齿相依的。那我们是否就可以溺爱孩子或者无边界的爱他人?那么我觉得《少有人走的路》上定义的爱更理智:为他人成长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所以溺爱和无界限的爱都不能称不为“爱”。
4、逆境时机论。我们都觉得经历逆境有利于人生的成长,其实这里还发现一个时间因素,在强度合适的情况下,如果15岁到25岁之间能给人生多一些压力,内心获得的成长是最大的,经历后便增强了一生的抗逆能力。所以我们不要寄托所有压力或逆境都是有利的,如果抗压能力没有在年轻的时候打好基础,成年后尽量避免超过心理承受能力的去折腾自己,除非先培养自己的抗压能力。同时也告诉了我们,想要让孩子心灵更强健,尽量的让他多点生活经历。
5、美德。当我们沉浸在追求名利的时候,已经早已经忘记了美德这个词,人类走得太快,自己的美德影子有点跟不上。好在积极心理学又把人性拉了回来,让它成为幸福追求的基石,只有在美德之上去建立的幸福大厦,才能更加坚固,这样人也活的更加坦荡。不管什么时候都好好想想美德之美,带着它上路,遇到任何问题也不怕。
6、道德。以前接触这个词比较少,也就没有对其进行深思。而刚好作者乔纳森对道德研究很多,所以也得以对其略有了解。我们喜欢清洁,喜欢干净的感觉,其实这折射出我们心灵的需求。纯净不单单为了身体,更涉及到人的灵魂。现在我没办法上升到社会及神圣的道德,能做的就是通过美德和爱把个人道德处理好。
7、快乐之道。正如我前面提到的中庸之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而能采用中庸之道,或许一切都豁然开朗,或许这跟谈判的双赢是一个境界。把握好我们的感情(大象),理性(骑象人)及他人或社会的关系,和谐相处,必然能活出一个人的意义来。任何事情存在都是有意义的,找到所有事情的意义,有了精神寄托,任何人都可以迈开坚毅的步伐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进。
读《象人》有感 篇六
在大气不敢出地看了一半之时就想好一些溢美之词后,准备上记录一下,却发现导演是大卫?林奇,好。虽然知道无论批评或是赞美皆是出言不逊,依然决定为自己写一篇影评。
林奇导演的《穆赫兰道》是我心目中的最佳影片,而本部《象人》同样是有千钩万爪把我的心抓住。影片开始不久的象人面部特写只为突出一个惨字,随着情节发展,这个象人被接到一个相对文明的环境当中生活,周围与其接触的人被打上了三个标签“好人”(主治医生夫妇,加文太太)、“坏人”(煤炉工)、以及主治医生努力让象人融入的当时英国社会的一些体面文明的或许本性善良的人们(院长、护士、公主等)。为了戏剧性,这些人的安排是要入俗套的——坏人没有好结果,人心总是向善的,象人毫无疑问在最后会被所有人接受,起码在表面上。我肯原谅林奇。虽然要我说,那些坏人一旦不出现,此片一定伟大。
剧情虽可被预测,影片艺术性的构成的另一方面——演员的表演,非常到位,要鼓掌的。象人初来咋到医院时,每个人都处于惊奇状态,理直气壮地允许自己在表面上抵触这位丑陋至极甚至不堪被称为人类的新朋友的到来。医生努力得近乎毫无道理,做起了一个善良人类的榜样,对象人照顾得百般周到。于是虚荣心开始控制每一个人,一出出好戏上演。护士们牟足了劲正视那张丑脸,太过想掩饰负面情绪反而导致眼神僵硬得挪不开了,哈。而我最要叫好的是英国舞台剧院头牌加文太太的探访。作为一个演出为业的漂亮女人,除了眼神同样不自然外,她把这场探视处理得落落大方,甚至有亲吻象人之大勇,这也为结尾埋下伏笔。
而象人的感受——当然啦,这样无耻的问题是有人会问,因为这是他们所作所为所求的——自然是感激涕零,恨无以回报。至此,善良人民银行正式开业,承接各类道德感,正义感服务。行长是主治医生(他经营了这一切),而出纳正是象人自己:您给我关注,我就回馈给您无限的良好感觉。是不是一切都很美好呢,要不要干脆来个大结局呢。有些人要失望了,这是林奇的电影。除了象人以外,有两个人并未获得幸福感。主治医生思考,痛苦,流泪。思考就很好,无关善恶,无关现实。他能认清现实,可惜未能看到事情的本质,所以痛苦,现实谁也无法改变。还有一个人,就是总管象人起居的护士长(哎呀忘了名字)。说她未获得幸福感有些不公平,她至始至终是幸福的,只是来源与其他人不同。象人刚到时她和主治医生有一段对话非常重要,大致意思是你什么也不能为他做到,他不属于这里。话是智慧的,只可惜护士长是为了维护自尊一时吵架说出来的。这也体现了她最终关心的只有自己,而对于和象人的关系也只有护士和病人的关系。护士长是我整部片子里最钦佩且羡慕的人。钦佩她看得清楚,羡慕她丝毫不为此感到痛苦。生活于此类人是简单的。
为什么主治医生什么也不能为象人做?因为出发点就是错的。造成他即使化成灰也难以改变痛楚的岂止是先天残疾?长得像个动物是个伤口,那个盐罐谁看到了?有良心的人,看到了,是环境。是最大坏人标签的马戏团长给他住的烂屋铁栏,是英国社会每个人的眼神,是这个世界(世界从未改变,影片结尾提到)。以为靠人类善良的本能能够改变什么吗,凌驾于这个世界的是命运。我一直认为,善无善报才是善,恶无恶报才叫恶。主治医生凭本能发出的一点善全为自己带来的极高的收益,善报简直终生受用,这能称得上善吗?命运调皮作了恶,捏造出象人这样违反伦常的怪兽,这是大恶。象人被掳后在侏儒和高个人的帮助下最终逃离了马戏团长,可以称为善良战胜了邪恶吗?侏儒大哥在送象人上船时说了一句本片最具智慧的话,我当时就截图了:“祝你好运吧——运气,谁比你更需要运气?”
——谁也打不败命运,除了命运自己。林奇此刻尼采再生。
作为尾声,象人再次回到文明社会被带看了音乐剧,我心里一紧。之前甚至一个和陌生人的会面都令他不知所措,悲伤却自己误认为是幸福,真苦啊。不出所料,大名鼎鼎的加文太太热情高涨,表示本人这次演出要献给残疾人——吾友——象人,请象人先生起立与大家打招呼!这个贪得无厌的资本家(全场乐意为她出资)狠狠对善良人民银行出纳敲了一笔,光辉的形象到达无与伦比的高度。善良人民银行有投资皆有汇报,全场鼓掌脱帽,沸腾一片。Ladys and gentlemen都像音乐剧中的天使一般飘飘然升入了道德仙境。到了这里,全剧算完。
文明世界万岁!
读《象人》有感 篇七
——有一股奇妙的力量牵引着我向前。情欲及理性各自朝不同的方向拉扯着我。我很清楚哪一条是正确的路,心里也很认同,但我却踏上错误的路。
这是罗马诗人奥维德在《变形记》中描述女主角美狄亚夹在自己对伊阿宋的爱与对父亲的责任之间的挣扎时所用的文字。正如美狄亚一样,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进退两难的境地。毅然向左走追寻冲动的情感,或是转头向右跟随理智的车辙?
乔纳森。海特的《象与骑象人》一书中。象与骑象人——人类的心理,有一半正如一头桀傲不驯的大象,而另一半则是像是一个理智的骑象人。简单点说,我们的“心”,是头放任的大象;我们的“智”,则是具备掌控能力的骑象人。
生活中它们往往意见相左,各行其是。比如,平日里很多俊男美女多次下定了狠心想减肥,但由于种种原因极少成功,锻炼身体和戒掉美食本身就是违反慵懒的人性的;又例如与朋友和同事之间的相处,心理的大象让大家习惯于把自己看作是永不犯错的皇帝,喜欢听好话,听顺耳的话,优点和功劳全是自己的,缺点和过错都是别人的。我们有必要时刻点醒自己,譬如在家里我们夫妻和孩子的关系,唱红脸白脸的都要有,友谊的小船才不会翻;在出入院处工作中遇到刁蛮的患者怎样理性对待,不让情绪化的大象将我掀翻。.。
这本书启示:理性与情感必须协同合作,人才会表现出睿智的行为,中国人的中庸之道里有大智慧。我们应该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让积极的心理学给予我们乐观向上的生活!
【象人读后感【精选7篇】合集】相关文章:
3.微笑温暖了我的心初三作文_微笑温暖了我的心作文【精选6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