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柳青《创业史》读后感(优秀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记作业给您最好的朋友。
内容导航
创业史读后感 篇1柳青《创业史》读后感 篇2创业史读后感 篇3创业史读后感 篇4柳青《创业史》读后感 篇5创业史读后感 篇6柳青《创业史》读后感 篇7柳青《创业史》读后感 篇8柳青《创业史》读后感 篇9创业史读后感 篇10创业史读后感 篇1
一直以为以自己这个年龄还不足以评价中国共产党,但是阅读了柳青的《创业史》以后才明白,虽然每个的文化水平不同,但是只要相信路在前方,每个人都是主角。
作者柳青是一个真正了解农民、热爱农民的人。为什么会提到作者?因为我相信只有真正和农民生活在一起并且深入了解的人才能写出如此的小说。
主人公梁生宝,是中国50年代的农村社会主义创造者!会这样说是因为他的自强不息、勇于奋进和坚持不懈。生宝是一个世代贫农的儿子,他年幼丧父,后来在一个灾荒严重的年头随母亲流浪到渭河南侧的下堡村。缘份使该村村民梁三老汉成了他的继父,之后,他们父子二人在渭河平原上开始了他们艰苦的创业。
人常说: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必有远见,而梁生宝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十三岁就给吕二财主家打长工,两年后便用五块大洋买了吕老二家半死的牛犊,回家后他母亲和梁三老汉都责备他太冲动,可他却说:“爹,你那是个没出息的想法,今辈子也创不起业……”后来,小牛犊果然长成了壮牛,生宝也种出了好庄稼。
但真正让生宝站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互助组、合作社那时候在广大刚刚解放的新农村是灯塔一样的新生事物,所以有很多人不认同,可是结果告诉大家是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路就在前方,所以生宝才能领导一大群农民进山砍竹子,才能推广新法育秧,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柳青曾说:“要知道,好多历史事件,都是逼出来的,譬如,不搞五年计划,不一定会有粮食市场紧张;粮食商人不捣我们的乱,不一定在一九五三年实行统购统销;不实行统购统销,互助合作不一定会一下子结束逆水行舟的阶段而快马加鞭。历史巨人的脚步并不乱。没有上帝!是辩证法同志决定:旧势力在灭亡以前嚣张和疯狂,让它刺激我们,逼使我们很快地发动消灭旧势力的斗争,义无反顾!”就因为在困难无路可走时还相信前方有路,所以才会激起群众的愤怒,开辟新的道路。
柳青《创业史》读后感 篇2
开篇便讲述了梁老三父子为“创业”付出的种种努力。梁老三跑了一辈子的终南山,直到把高大的身躯跑成了罗锅背,家业也没创起来。他的儿子梁生宝似乎比他更有魄力,也更有胆量。但终究被世俗所压未能成功。这时,人们心中的创业是为了不低人一等,不受地主压迫,向食其力。
再后来,因国民党抓壮丁,生宝躲进了终南山,再回来时已是民兵队长,此时梁生宝心中,亦有一个创业梦,创的什么业?共产党的事业!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而奋斗,于是他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带领大家成立互助组,再成立灯塔社;从进步青年到团员再到一名共产党员,梁生宝就是当时满怀热血,一心为国的共产党员们的一个缩影。
这里,就不得不提另一个人物了——郭振山,郭振山是最早入党的党员之一,原本是村中最有威望的人。但是他总是不支持党的政策,阳奉阴违,因此上,卢书记批评他:“思想不够进步”,他却屡教不改,反而多次埋怨卢书记。当梁生宝创业互助组助他不仅不帮忙,反而轻蔑地认为肯定会失败,还多次借机批评梁生宝,说他多次未参加团会,严重违反团纪律。他总是在领导面前展示自己热心的一面,再暗暗贬低梁生宝,当梁生宝的互助组成功,又建立灯塔社时,他又拉起了帮反对梁生宝的中农们。部振山这种人就是党内的蛀虫。
还有一个人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这是一个充满书卷气,一心为党的知识分子。陶书记兢兢业业地想解决如今的困境,但他却与当时农民的生活格格不入,“一个县的总领导人,革命斗争既不下去走走,甚至于自己院子里开会,也不来听听,只靠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叫汇报掌握全面,他脑子里有个什么成见,别人说什么,也听不进去啊!”杨国华副书记在心里这样惋惜。陶书记坐在城里,苦心研究党的方针和政策,钻来钻去,却还不如一个在实际斗争中的农村党员主动灵活哩!
书中还有许多人物,他们也各自对应着许多人,如高增福,就是一种努力却能力不足的人;改霞,就是面对新事物犹豫不前,三番两次改变主意的人;白占魁就是一心要做官却没有能力的人;刘淑良则是新时代新女性的代表人物了;而富农姚士杰,富裕中农郭富世等人就是破坏党的政策,变着法使坏的人了……
故事以郭振山等人传出谣言结束,不禁引人深思。遥望历史,有正义凛然的好人,也有阴险狡诈的坏人,更有明一套、暗一套笑的笑面人。时代就是如此,世上并无好坏之分,都在为利益做斗争,关健只是为谁的利益做斗争,世事仅此而已。
创业史读后感 篇3
近日重读《创业史》,心灵又一次被震撼,深感它是一部树立群众观点、群众立场教育的好教材。作品中塑造的一大批源自于现实的优秀基层党团员干部形象,十分动人,尤其值得我们去重新思考、学习。从他们身上能够看出:赢得民意不仅仅是搞好工作的力量源泉,更是对工作最好的馈赠。犹如中央级媒体组团重访焦裕禄生前奋斗过的兰考、追忆这位真正的共产党员时评价的那样: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重持久!而赢得民意、汲取力量最原始、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密切联系群众。
《创业史》中,讨饭娃出身的梁生宝等青年人,一心爱党爱社会主义新生活,尽管贫穷,但“精神总像汤河岸上的白杨树一样正直、白净”。看着困难户挨饿,心里头刀绞似的……
创业史读后感 篇4
阅读柳青的《创业史》,是处在这个时代的我终生享受不尽的精神盛宴。正因它凝重浑厚,反映的是中国农民的历 史命运及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展页细读,我能够了解到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以及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能够体会到中国农民 的恋土情结和发奋精神,能够感受到中国农民要求改变苦难 命运的强烈愿望。在这部皇皇巨著里,中国社会形形色色的 农民形象也早已跃然纸上。
梁三老汉是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在旧社会,他经历了发家成梦的辛酸史。他继承父辈遗愿,创造家业,租种 田地,拼命苦干十年,结果一身重病,创业失败;后与渐渐长 大的养子梁生宝共同创业,但因地租沉重,兵荒马乱,他创 业的幻想再次宣告破灭;解放后,梁家分得土地和农具,梁三 老汉猛地挺直弯曲多年的腰杆,与梁生宝重新点燃了创业之 火。对于梁三老汉来说,所谓创业的成功标准,或者说他创 业的最终目标就是做一个“ 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 ”,仅此而已。这就将一个背负几千年私有观念的小生 产者的个人意识和局限性暴露无疑;同时,他又具有普通农民 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当梁生宝不愿听从他的安排而组织 互助组时,他便自发地反对群众事业,但土地的获得、创业 失败的痛苦回忆以及父子之情,使他在精神和感情上接近梁 生宝及其所从事的事业。梁三老汉精神上的复杂性,是老一 代中国农民的真实写照,从他身上,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一个 地道的中国农民的本质性格特征。
与梁三老汉不一样的是,梁生宝是一个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业者。作为世代贫穷的农民子弟,他从父辈那里继承 了与苦难命运抗争的进取精神,而父辈们惨败的事实和个人 贫穷的生活经历,使他意识到理解党的教育的紧迫性。
书中梁生宝的主角近乎圣徒,天生具有一种新农民的品质:对党忠诚,对私有制本能的仇视。柳青将梁三老汉设 置为他的“继父”,也许,就是为了切断梁生宝 与传统农民的血缘关联,摆脱伦理关联的缠绕,使他成为一 个“中国共产党忠实的儿子”,服从党的领导。 因此,在他所从事的社会主义创业过程中,应对来自各方面 的困难和阻力,不管是社会的,还是自然的;不管是物质的, 还是精神的;不管是公开的较量,还是隐蔽的破坏干扰,他始 终毫不动摇,一往无前,反映了作为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创 业者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柳青《创业史》读后感 篇5
读完这部书后,首先是对于旧社会的农民生活状态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在农村土地私有制下,雇农关系广泛存在和发生着,农民的流动性也并不是那样固化,而是随着生计不断跋涉着,雇农们频繁主动地流动到一个可以讨个活计的地方,债务关系是雇主同雇农之间附庸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二个呢,就是对于建国初期开展互助合作的必要性有了直观的认识。建国后一段时间,在社会主义改革完成前,我们都维持着土地改革后的土地私有制度,保护富裕中农和富农的合法权益,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仅获取了土地的贫雇农在缺乏其它必要生产资料的情况下,又由于基本工业生产的落后和市场交易的不便性,导致了贫雇农单一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开展独立的生产活动,这就可能使贫雇农的土地通过买卖再次集中到富农或富裕中农手中,从而危害到土地改革的成果,这就是几千年来中国古代王朝更迭的重要原因。在那个时候,富裕中农和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的中农,当然,只占比较少的。一部分,能够自发地开展独立生产,并且由于社会环境的稳定和生产秩序的恢复,不断拥有着实现独立生产的有理要素,能够在生产中不断积累,利益不断得到扩充,因此,这些人在建国初期是最主动的生产者,也是土地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但是这些人在土地改革后就自然地丧失了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先进性,埋头生产,在那个历史阶段就成了发展的阻碍因素。因此,在这时,农村的大多数人因为生产资料匮乏,仍然不能充分享受到土地改革的福利,生活状况亟待改善。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多数人就有着要去改变谋生方式的诉求,但是也有对于改变的惮惧,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承担改变的风险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推进互助组的初期,难免出现大部分人不合作的问题,因为农民都是看事实说话的最实在的实用主义者,不为任何口号和和主义所动,只相信结果,只要你结果好,那过程肯定是没问题的,因此,经过一年时间的成功试验,互助的模式很快为大多数贫雇农所接受,这个时候他们就表现成为社会主义改造的积极力量,进而推动了合作化运动不断走向深入,最终完成了对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以说,这个过程,是我们稳固政权的过程,也是赢得人心的过程,因为战争和主张那些问题,对于大多数的平凡的光景人而言实际上是很遥远的问题,只有温饱才是最现实的需要,而那个情况下,谁能满足这个需要,谁就能赢得人心,经过互助运动和合作化运动,农村的根据地比较稳固以后,我们开展了工业化运动,工业化运动所需的最必要的东西也是粮食,因为工人是不产粮食的,这个时候,有了农村的坚实依靠,工业生产所需的粮食也得到了保障,才逐步有了城市工业、手工业等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同样也是按照“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推进的。
所以,我们回顾那段历史的时候,不能单单否定某个现实的东西,而应该清楚地看明白那个历史阶段的主要需要和生产关系的主要矛盾。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保持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清晰认知,要认识到生产力的变化,也要认识到生产关系的变化,不断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才能真正赢得群众。人的私心不是改革开放后才有的。
创业史读后感 篇6
读《创业史》,掩卷沉思,仍然激动不已。我相信,再过五十年、一百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当人们剖析中国农民,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时还需要借助《创业史》来再现当时中国发展的全过程。依靠团体、依靠科学创业的方法会给现代社会的创业人士带来很大的启示。
柳青《创业史》读后感 篇7
梁生宝组建了互助组,富农和一些党员都在看笑话,他们不相信一个老贫农捡来的儿子会办成这样的大事。梁生宝没有被困难吓倒,也没有去找这些富农借贷,甚至最后这些富农出组他都没有阻挡。他走了另外一条路,他组织这些贫雇农一起去终南山割竹子,虽然出了一点意外,一个人的脚被扎伤了,但是他们依然按期完成任务,挣了一大笔钱,最后办好了互助组,退组的人又都回来了。
我们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就是当我们去干一件事的时候,旁边总是有很多人说长道短,更有一些人在看我们的笑话,他们希望我们干不成,希望我们失败、倒霉,最后的结果是不如他们。
其实,读完《创业史》我们就会受到启发:为什么不学学梁生宝呢?生活中、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要买房钱不够,职务提升后担心自己干不好等等。在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前正确的态度是迎难而上,不要指靠任何人,所有问题都要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干事的时候也不要太在意别人的嘲笑,当然还要像梁生宝一样时刻警惕别人恶意的破坏。任何成功都得来不易,都是在小心谨慎和刻苦自励中完成的。当然,还要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梁生宝就是把生命都交给了集体,交给了事业后才什么事都向前冲,无所畏惧,最终终于用事实说服了观望者和破坏者,给了大家一个交代。
我身边有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性格鲜明,爱憎都表现在脸上,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的朋友圈子很狭窄,因此他们获取的资源和信息都有限,这些东西都把他们囿于一个狭小的圈子里无法长大。其实,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也可以学学梁生宝。
梁生宝给人的印象是实在,这个印象使得很多人相信他,愿意跟着他干。他对人的态度一是不发生正面冲突,二是不排斥有性格缺陷的人,三是敢用一般人眼中的“坏人”。第一条我们经过锻炼可以达到;第二条就有点难度,因为这样的人相处起来或者用起来很费劲、很操心;最难的就是第三条,梁生宝把国民党炮兵队长白占魁吸收入组后组员、群众、家人一片反对声,而且白占魁还在组里犯了一点错误,但是梁生宝没有舍弃他,依然帮助他,直到把他也变成先进分子。
我在一次培训课上听到一个小企业老板给老师提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留不住大学生?”老师让他详细说明时他解释了一大堆大学生的问题,总的意思是现在的大学生不好伺候。老师说,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你们企业,如果公司有前途,有丰厚的薪水谁会辞职?是啊,现在的小企业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是给企业中的外来人员制造困难,下逐客令;二是根本招收不到空降兵,吸引不来外来人才。读读李斯的《谏逐客书》你就知道这样的企业做不大。所以,与人相处的方法第一个要有诚恳的态度,第二个要有宽大的胸怀,这两点,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适用。
可惜,《创业史》还有两部没有完成,柳青就去世了。不过,我觉得《创业史》就像维拉斯的雕塑一样完美,虽然她是残缺的,但是给我们大脑中的印象却是完美的。
柳青《创业史》读后感 篇8
近期,我读了一本好书《创业史》,使我深受启发。
他十三岁就给吕二财主家打长工,两年后便用五块大洋买了吕老二家半死的牛犊,回家后他母亲和梁三老汉都责备他太冲动,可他却反对了父亲的想法,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后来,小牛犊果然长成了壮牛,生宝也种出了好庄稼。
梁生宝一路走来,自然的也好,社会的也罢,他都能从容应对。姚士杰可谓是蛤蟆滩最刁钻的一个人了,在那个灾荒的年头,他却把缺粮人的愁苦当作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享受!然而在这样的艰难时刻,梁生宝依然没有向姚士杰低头,仍然把他的创业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坚持跟党走。
梁生宝之所以能坚持自己的创业,一是因为他自己本身的不服输、善于思考、坚韧不拔的品质;二则是因为共产党对他的支持,给了他前进的希望。两者促使他坚持下了自己的创业。
近期,我读了《创业史》,我深受感动。
柳青《创业史》读后感 篇9
纵观全篇我们会发现梁生宝被刻画成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形象,在他的身上人性并没有完全地体现出来,这难道就是当时农民的形象吗?我能肯定地回答肯定不是,农民并不是党的几句号召就能一下改变的,这样看来作为中间人物的几个主角倒是很好地为我们展现了当时农民的形象,首先是中间派郭振山,他是村里面的主任,梁生宝是经过他推荐进入党组织的,照理说他就应比梁生宝的思想境界更高,但是现实生活却不是如此,他变成了一个中农,他生病的那段作者运用自由间接引语将文学语言与他的内心独白杂糅,更好地表现了作为一个徘徊在个人与党之间的农民的形象,是该为了庄稼人郭振山而活,还是共产党人郭振山而活呢,他一向在两者犹豫不决。其实郭振山并不是坏人,他有着自己家庭的艰辛,虽然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但是农民的落后性也会随之而来,不满足和更好的追求都会使人越活越纠结,这正是人性的最好体现之一。
文中另一个鲜明的人物就是梁三老汉了,梁三老汉从祖父辈两代人身上看到农民的杯具,因此在他心中拥有三合院就是人生的最大满足,创业是他毕生追求的事业,并且他也为了这个目标一向奋斗发奋着,他有着勤劳、朴素善良的品质,但也有着小农的自私保守性,他应对着生宝建立的互助组感到迷茫和无奈,这正是当时中国农村农民的心理,理解一样新的事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也会对党不信任,对党有怀疑,毕竟要一个人脱离他以前几十年习惯的生活模式这也是会让人感到害怕和彷徨的,但他却在暗地里默默地关心着继子的活动,生怕他会出问题,他对梁生宝以及童养媳的态度上是让人感动的,一个是没有血缘的儿子,一个是视为女儿的媳妇,这更体现农民的质朴和敦厚吧,文章的最后他去打油的时候“庄严地走过庄稼人群,一辈子生活的奴隶,此刻最后带着生活主人的神气了。”
这一幕不难让我们想到经历了农业改造的农民正式地有了自己未来的人生,有了新的活法,他们能够昂首挺胸走在路上,证明自己真的已经是主人了。我觉得这是让人感动的,这也更贴近人的真正生活,这是体现真正的人性之美的,在中国的农业改革中我们并不都是梁生宝这种人物,更多地是梁三老汉这种受尽苦难却不敢尝鲜的农民,因此党更多地是该从这些普通的平民入手,虽然在这部小说中是靠梁生宝这样的人物改造了这些农民,但我们是否该反思现实生活中农民真是这样一种情形吗?那里不做过多评价。
总之,在我看来,这些人物虽不及梁生宝的人物完美理想,但他们却是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这部小说中熠熠发光,令这部小说增色不少。人性本就该从小市民中发掘,这样才是最自然,最纯真的美。
创业史读后感 篇10
陕西是个盛产现代作家的地方,柳青、陈忠实、路遥,个个都是声名远播的大作家,这几个作家当中,早年我最先读过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这两部小说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我最欣赏路遥了。
最近,在一本杂志上读了路遥多年前写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他最喜欢的作品是柳青的《创业史》,就因为路遥的这一句话,我就决定要好好读一读《创业史》了。
其实,在涉及人生道路选择的时候,我们都会提到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这句话就出自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这句话出现在这部小说的第15章,背景是,喜欢梁生宝(小说的主角)的改霞,准备离开蛤蟆滩,投身到大城市西安的工厂里,这样的一个选择,使得这两个情投意合的恋人最终没能结合到一起。
好多年前的初中语文里,也有一篇《梁生宝卖稻种》的文章,那时候知道,这篇文章选自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文章中对梁生宝去郭县卖稻种,在火车站过夜,省吃俭用的描写,让人过目难忘。读完了《创业史》,我也终于知道,这个情节出现在小说的第5章,可以说,这一情节,应该是《创业史》这部小说写的最精彩的章节之一了。
我是用了一个多月的零散时间,才断续读完这部35万5千字的长篇小说的。
作家柳青原名刘蕴华,陕西吴堡人,1936年发表处女作《待车》,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小时候,我看过这部小说的连环画),代表作就是我刚读过的《创业史》第一部。
《创业史》第一部的故事,始于1953年的春天,止于这一年的冬天,写合作化的互助组时期,蛤蟆滩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社会情况,小说塑造了梁三老汉、郭世富、郭振山、改霞、素芳、王二直杠、高增福、栓柱、欢喜、任老四、姚士杰、孙水嘴等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读完这部小说,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说景物描写非常出色,这种细腻的景物描写随处可见。作家用细腻的笔触,深情地讴歌赞美自己所生活的时代,写景的同时,不忘为烘托人物服务的宗旨,比如,在第21章,作家写道:“这时候,母马继续曳着磨子,很认真很严肃地在走着。榆树、椿树和楸树枝头的小鸟们,继续在歌唱着。在这崇高的世界上,二十三岁的素芳,不幸的女人,受到她出生以来第二次打击。她的堂姑父,无论在神气上还是动作上,一下子变成另外一种人,他怎么还不如在场的禽兽呢?”
这一场景描写,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让人读后深受感染和教育。
总之,读完柳青的《创业史》,真的是受益匪浅,同时也终于了却读这部伟大作品的愿望了。
【柳青《创业史》读后感【精选10篇】合集】相关文章:
3.微笑温暖了我的心初三作文_微笑温暖了我的心作文【精选6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