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记作业的小编为您带来的贝多芬传读后感(优秀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贝多芬传》的读后感 篇一
对贝多芬一无了知的我,在星光般的故事课程中懂得了关于一些他的故事……
他的童年是不尽人意的,他的父亲约翰庸庸碌碌,嗜酒如命,童年时代贝多芬毫无幸福可言。他的父亲为了让自己享受荣华富贵,逼迫自己的儿子天天练洋琴,稍有对自己不满意的,就遭惨打,是这位少年就这样痛苦的过了他的童年。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贝多芬拥有练琴的天赋,再加上他父亲对他的严格训练,就连教他的老师都觉得自叹不如。
在贝多芬正值青年时代,就因肺结实、内耳硬化症引起耳聋,但有的人认为是各种病症综合在一起导致耳聋。耳聋后的他也仍不放弃人生,他继续创造歌曲:一天,贝多芬来到一家饭馆用餐。点过菜后,他突然来了灵感,便顺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谱,在菜谱的背面作起曲来。不一会儿,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直到侍卫去叫他,他付了帐,刚才没字的账本,现在满是乐谱,拿起就往门外冲了。结果第二天,一本乐谱又出世了。
我明白了:贝多芬先生耳聋之后依然做出作品,如果一个人遇到困难不退缩,而是乐观的面对他,就一定能成功。
《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 篇二
《名人传》这本书里描写了三位人物:与厄运做斗争的音乐家贝多芬、有顽强信念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热爱和平的作家托尔斯泰。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贝多芬。
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一生都是痛苦的,在他二十六岁那年,他的耳朵出现了问题,后来他的耳聋越来越严重,只有贴近演员才能听到他们的发音,最后他一点儿声音都听不到了,但这并没有影响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欢乐颂》、《英雄交响乐》等作品都是他在危难中创作出来的,贝多芬在音乐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贝多芬取得这么大的成功,是因为他有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由此我想到我自己,我学习小提琴快五年了,在学琴中,我也会遇到一些小小的困难,这些困难哪能和贝多芬遇到的困难相比呢?可是我一遇到一点困难,就想退缩了,而贝多芬作为音乐家却遭遇了耳聋,这是多大的困难啊,但贝多芬没有放弃,坚强地面对困难,所以他才能取得如此的成就。
每当我拉起贝多芬的《欢乐颂》,我仿佛看到贝多芬虽然处境悲惨,但仍然笑着面对困难,我要向贝多芬学习,只有笑着面对困难,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 篇三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只有经历地狱的磨练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留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每每读到这句话,都会情不自禁的想到他——贝多芬。
与其说贝多芬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不如说他是一位不朽的英雄。罗曼罗兰说:所谓英雄,并不是那些靠自己的思想和威力取得了胜利的人,而是那些具有伟大灵魂的人。贝多芬的人生就是一段忧患困顿的征途,义无反顾地献出毕生精力为创造流传千古的杰作。 贝多芬出身贫寒。父亲是一个不聪明且酗酒的男高音歌手,用暴力来迫使贝多芬学习钢琴;母亲是女仆,在贝多芬17岁时就去世了。他不得不过早的挑起家庭重担。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把“自由、平等、博爱”的人生信条深植进了贝多芬的思想。1792年,23岁的贝多芬背井离乡,到了维也纳,并在那里度过了一生中绝大部分的时光。
贝多芬的一生中没有几天宽裕的日子,由于他桀骜不驯,对贵族嗤之以鼻,虽然名声在外,却一贫如洗。30岁开始听觉失灵,病情不断恶化,动过几次手术也无济于事,最后完全失聪。晚年的贝多芬穷困贫寒到了差不多要行乞的地步。然而,即使生命如此折磨这个顽强的人,他还是凭着自己超乎寻常的毅力完成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月光奏鸣曲》《第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交响曲》??这些作品中都传达了他对人们要不屈从命运安排,积极勇敢的与命运作斗争的告诫。其中《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一生中最后一支交响乐,这其中包含了他毕生期待的《欢乐颂》。而后1827年3月26日,这位与命运搏斗到人生最后一刻的英雄,终于抛开自己的不幸和痛苦,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把美丽、欢乐奉献给了人类。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书的序言中曾引用了贝多芬的一句话——“通过痛苦,得到快乐”。也许在我们看来,贝多芬悲剧的一生似乎没有快乐可言,但毕生都在倾尽所有献身艺术的他,一定有他心里的那片伊甸园。贝多芬说过:“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啊,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么幸福啊!”即使艰辛的在荆棘路上被拌的遍体鳞伤,他也一定会在他的成功中,得到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慰藉和动力,那便是他内心的快乐和感动贮藏的地方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曾听过这样一段话:“幸福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投身海中葬身鱼腹的人;一种是见到海后转身就走的人。不幸的人也有两种,一种是在海边徘徊不定的人;一种是没见过海而终生抱憾的人。”这样看来,贝多芬也许是幸福的,因为他的义无反顾,因为他的无怨无悔,因为他的坚毅顽强?? 看过了《名人传》我常庆幸自己的平凡,正因为我们拥有如此平凡的一生,即使我们不做葬身鱼腹的英雄,起码也应该勇敢地努力去看见海的样子,好让自己此生无憾,做一个幸福的人
就是这样一个敢扼住命运的咽喉的狂人,一个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愈挫愈勇的疯子,200多年过去了,每每提及都不得不为他不屈的灵魂而折服,他就像泣血而啼的荆棘鸟,他一生只唱一次,从离开巢穴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寻找荆棘树,知道如愿以偿,它停息下来,把身体扎在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开始放声歌唱,尖利的荆棘刺穿了胸膛,它却以热血和生命一曲高歌,曲终而命竭。这就是飞蛾扑火般的生之激情,在有限的生命中追寻无限的生存价值和意义。
《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 篇四
《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描写的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一个是小说家。他们虽然各自所处在领域不同,但是,在人生忧患困顿在征途上,他们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有一种人,面对重重困难,但他永不言败;有一种人。生命中只有滂沱的大雨和苦涩的笑,但他执着地讴歌欢乐;有一种人,虽然被别人伤得创痕斑斑,但他依然为他们祈祷,并无怨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生——贝多芬就是这样一种人,他受尽人间苦难,现在,就让我们来重温这位奋斗一生的英雄的受难旅程吧!他会给我们力量!
他的外貌是这样的:身材矮胖,外表粗壮,生就一副运动员的骨架。土红色的宽大脸庞,乌黑的头发异常浓密,乱蓬蓬的,似乎从未梳理过。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的那双眼睛,他的眼中有一种奇异的力量在他眼中燃烧,使见到他的人无不为之震惊,但大多数人无法看出其中细微的差别。这双眼睛里闪烁着一种野性的光芒,映衬在古铜色而略显悲壮的脸上,看上去像是黑的,其实却是蓝灰色的。一感悟冲动或者生气时,这双细小且深陷的眼睛便会突然睁大,两只眼珠在眼眶中滴溜溜地转动,反映出它们的全部思想。他常常用忧郁的目光向天空凝视。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犹如狮子的相貌!一张秀气的嘴,但下唇比上唇前突。牙床坚实有力,似乎可以轻易磕碎核桃,整个面部显得有些不太和谐。据莫西斯说,“他的微笑很美,谈话时表情亲切可爱。但笑起来却不讨人喜欢,粗野、难看,并且很短暂”,就像那种对欢乐不甚习惯的笑。
贝多芬的童年是悲惨的,可是他却从没有忘记莱茵河畔的故乡,莱茵河仿佛一个人流淌的灵魂,给了贝多芬无穷的思想和力量,他亲切地称莱茵河为“父亲”。从这里我能感受到贝多芬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热爱,他没有沉浸在悲愤中怨天尤人,而是把苦难当做一种激励,激励他勇往直前成为命运的抗争者。
命运似乎在刻意地捉弄贝多芬,当贝多芬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志向所在,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身上蕴藏着一种无穷的力量时,他却发现自己的耳朵听不见了。这对一个从事音乐工作的人来讲,是多么沉痛的打击,贝多芬简直痛不欲生。他是怎么做的呢?文中有一句话“当“现在”太痛苦时,就生活在“过去”中”,这并不仅仅只是一种逃避,他也是自我的调节只有对生活抱有美好信念,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与向往。因此贝多芬坚毅的天性使他在命运的磨难面前没有屈服。他又重新站了起来,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我非常喜欢贝多芬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他的行为恰好让我对这句话——毅力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如果贝多芬没有坚强的毅力就不可能成为音乐家!我们就不可能欣赏到那么多的经典名曲,比如七重奏、第一交响乐、第四交响乐、第五交响乐等等。
文中贝多芬与歌德面对王公贵族的态度,使我更加钦佩他。“他们远远地看见时,歌德就挣脱了贝多芬的手臂,站在大路的一旁,深深地弯着腰,把帽子拿在手里,等候着皇室成员的经过。而贝多芬却独自向歌德说着他想说的话,看到歌德那个样子,贝多芬按了按帽子,扣上外衣的纽扣,背着手径直朝最密的人丛中撞去。”正如贝多芬所说王公贵族可以赏赐各种头衔和勋章,但是,他们不能造就伟大的人物,不能造就超凡脱俗的心灵。我们无须卑躬屈膝,我们是值得尊重的。
可当我读到贝多芬他讲他侄子时,我悲愤异常。贝多芬深深地爱着他的侄子,一心想将他领上一条高尚的人生道路,为他筹划了无数个美好的未来。可他的侄子一点都不知道回报自己的伯父——贝多芬,而身在福中不知福。非但不领情,而且还走上一条相反的道路反抗贝多芬,激怒贝多芬。即使这样贝多芬也没有放弃对侄子的关爱。
这就是贝多芬——一个不幸的人,一个由贫困、残疾和痛苦铸就的伟人。世界没有给他欢乐,他却为世界创造了欢乐!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贝多芬传读后感【精选4篇】合集】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