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天宫课堂”或将在青少年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在未来某一天结出硕果。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2022天宫课堂观后感(优秀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一
今天,朱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来了一节宝贵的道法课,让我们了解了我国的航天事业。
“铃铃铃”上课铃响了,朱老师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看了‘天宫课堂’的课堂了吗?”“看了”显然,只有几个同学看了长达4个多小时的直播,“那我们再看一遍吧,让那些没看过的、没接触过太空的同学了解一下吧,顺便还要记一记笔记哦!”朱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直播回放。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无疑是女航天员王亚平老师、叶光富老师和翟志刚老师的空中授课。他们讲了很多有意思的知识:企鹅服、水膜、微生物的活动……这次回看,让我真
正体会到了太空的生活,也真正地了解到了宇航员的日常生活。
其中我认为最有趣的就是宇航员们在回答同学们的问题时有一个“在太空中宇航员能不能像在地球上那种平常的走路姿势走路?”的奇特问题。我想了想,应该是地心引力的问题,我们的地球是有引力的,所以我们才能正常行走,而在太空、在其他星球中,是没有任何引力的,所以才会“飘”起来。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祖国日渐强盛,在学习之余,我们也要关注祖国的航天事业,了解到做过的发展情况。
2022年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00字 篇二
苏培治
今天,我们上了《天宫课堂》第二课。天空课堂是由我国三名宇航员来开讲。我们看到他在空间站里面做了实验。
第一个是冰球的实验。亚萍老师把袋子里的醋酸钠液体挤出,变成了水球。不一会,水球放热,就变成冰球了。
第二个实验是油水分离。原来,太空中水和油通过摇动可以融合,在地球时是不可以的。最后老师们通过快速地甩动,产生离心力,才能再次分离。老师们也给我们介绍了实验柜,实验柜上有图标,实验柜会按图标发出的信号回到实验柜里。
有个同学提出了个问题:“水能在太空烧开吗?”老师摇了摇头,因为气压问题,水不能在太空烧开。空间站里面装着一种设备是可以让水在太空加热的。但是,由于有浮力的情况下,水仍然还是不能烧到100度,也就是说不能烧开。
这一次,我了解到了在太空所有的物体都会失重,可以浮起来,和地球是不一样的。太空生活和地球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还有一些很奇怪的地方,比如油水分离,在地球进行的时候会跟在太空进行的时候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我们在地球做的一些事情非常简单,可是到了天空,就很难。
太空太神秘了!
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三
今天,朱老师让我们听了一节非常特殊的课——天宫课堂。从王雅萍老师2013年讲课后,这是已经是第二次了。
课上,我们先简单回顾了一下神舟十三号的旅行历程,接着就与太空连了线。
首先,王雅萍老师带领我们看了宇航员的卧室,一共有三个。虽然床很小,但床头上的装饰品、小吊坠、设施却一个不少。透过舷窗还可以看到太空的景色。所以我认为这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最佳体现,
之后我们又参观了厨房,厨房十分高级,冰箱、水循环系统、微波炉等比比皆是。
“参观”完了基本的环境,接着就是一些专业性的东西。如防失重服、太空锻炼器等,我记忆最深刻的有两个:
第一个是浮力实验,在地球上把乒乓球摁进水里,几秒后它就会浮上来,怎么摁也摁不下去,而在太空中,把乒乓球摁进水里后它就不会再浮起来,这个实验向我们说明了太空中几乎没有浮力。
另一个是水膜实验,根据表面张力的原理而制成的——在地球上,水不会形成水膜,而在太空中,表面张力更大,可以把水制成水膜。内容包括了好几部分,像水膜上开花、水膜凸透镜、双重凸透镜、泡腾片等,给人一种在科幻片中的感觉。
通过这次课,我了解到了太空的奇妙,我感觉我现在就想去太空领略它的魅力,感受它的无限奥秘。
2022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四
“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这是时隔8年后, 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此次“天宫课堂”是“太空授课”的延续。和8年前一样,今天这堂课的讲授者依然有王亚平老师。但不同的是,这堂课的讲台更大了——在中国自主建造的空间站内,未来还将拥有“问天”“梦天”两个实验舱;课程表的内容更丰富了——增添了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浮力消失实验、泡腾片实验等新环节。
航天员老师们也热情地给同学们送来太空祝福。翟志刚:“太空科技,奥秘无穷,未来属于你们!”叶光富:“天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希望同学们张开梦想的风帆,向无尽的宇宙远航。”王亚平:“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此次“天宫课堂”第一课,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迈出了一大步。体现了空间站为国民教育服务的理念,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国力,激发了同学们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伟大的航天精神、科学精神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五
宇宙飘渺而永无止境,但人类人抱着探索之心去寻找它的奥秘。又一批新的冒险者开启了他们的旅行。他们是谁呢?当然是“感觉良好”三人组!
这“感觉良好”三人组是怎么来的呢?是这样的。“天宫二号”发射后,宇航员们第一次出舱。翟志刚出舱后说:“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王亚平过了一会儿说:“我一会儿出舱,感觉良好!”叶光富等了等说:“我下次出舱,感觉良好!”这三人不管有没有出舱,都“感觉良好”,幽默的语言令人发笑,又另有其义。它不仅指自己的感受,也报答了祖国美好的寄托。
宇航员们做了一些小实验,但我最感兴趣的是水膜注水变水球。在原来水膜的基础上,直接注入液体即可变成水球,这个因为,在微重力下,表面张力会比不失重时大。再把其中的散落各处的小气泡吸进针管,再把它注入球的中心,它中心便有了一个大气泡。如果从那里看宇航员便是一正一反两个相了。那是因为它被分割成了两个部分。这种情况在地球上极为少见,只有在失重情况下才能这样。这也是人们探索太空的意义所在—寻找在不同环境下有哪些不同点。
最后他们说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寄语。我意识到自己是祖国的花朵,长大后是栋梁。国家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要学习优秀的先辈,努力学习,不负重任。
2022年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00字 篇六
冯弋珂
看完“天宫课堂”的直播,我才发现,原来这么大的世界上有这么多新鲜有趣的事呢。地球里的实验虽然有很多,但地球外的实验更是数不胜数。
“天宫课堂”里的小实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那就要数“冰雪实验”了。这个实验是用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的液体球。当它刚挤出来时,是透明的小球,后来里面竟多出了些可爱的小气泡。随着时间推移,小液体球也逐渐变成了大液体球。宇航员老师轻轻地把那根像吸管似的管子,轻轻往下一拉,那颗液体球也随着管子浮在空中了。接着,宇航员老师又拿了根长长的“毛根”触碰了一下,液体球不仅变成了白色的,还凝结在一起。这可真有趣啊!我越来越喜欢这个实验了。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其实是乙酸钠溶液,在温度较高的水中溶解度非常大,很容易形成过饱和溶液。在这种溶液里,只要有一点结晶核颗粒,就会迅速打破它的稳定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同时还会释放出热量。所以看似像冰块的小球摸起来热热的,它其实叫热球。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
在“天宫课堂”里,不仅有有趣的实验,还可以教我们学习到很多科学知识。我不得不说,我们想观察就必须去多用眼睛去看,多用耳朵去听,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进入我们的大脑,你觉得呢?
2022天宫课堂观后感心得体会600字 篇七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有梦想才会有追求的动力,才会有美好的未来。航天,是我始终的梦想。我希望自己能像古代官员万户一样勇于为梦想而奋斗;像杨利伟叔叔一样勇于飞向天空;向背后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一样勇于探索和发现……
每每听到有关航天的故事,看到有关航天的新闻,总会牵出我童年的飞天梦。我蹒跚学步、牙牙学语时,就经常听爸爸妈妈提到杨利伟叔叔,夸他了不起,称赞他是航天英雄。英雄?幼稚的我那时还不大懂‘英雄’二字的含义,但是看着大人们满脸羡慕的表情,我不由得暗暗下决心:我也要当英雄。渐渐地,我上了小学,翻开词典,我真正知道了英雄的含义;英雄就是令人敬佩的人。当我真正明白英雄的含义后,我自言自语道:“我一定要当英雄,而且要当像杨利伟叔叔一样的英雄。”
光阴似箭。虽然童年已经悄然离去,但是那时的飞天梦我还记忆犹新。渐渐地,我了解的科普知识多了起来,还知道了《嫦娥奔月》的神话,看到了古代人民对天宫的向往。后来,我还知道了古代官员万户的飞天故事,他那敢于为飞天梦想献身的精神非常值得后人学习。当然,航天飞行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我也听说过航天飞船在空中爆炸的消息,但无论怎样都阻挡不了我对航天的渴望,都抹不去我的航天梦。现在我国科技越来越发达,神五神六接连上天,又发射了嫦娥卫星,还制定了登月计划。看着这一个接一个的成就,我心里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以后好好学习,勤奋读书,掌握航天知识,锻炼航天本领,早日实现我的航天梦。
【2022天宫课堂观后感【精选7篇】合集】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