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中小学学生提供优秀笔记

记作业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精选7篇

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精选7篇

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1

据了解,“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授课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由此,我想到了此前首次太空授课。

“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姐姐在“天宫一号”进行授课,向我们青少年讲述了失重环境中的物体运动和液体表面的张力情况。

失重是太空环境中最独特的现象。在失重的环境下,人可以随意漂浮,而且可以做出一些在地球上根本就做不到的高难度动作。

看,这是王亚平在向我们演示单摆运动。只见她把小球向后拉了一小段,然后松手,小球并没有像在地球上一样做往复摆动,而是神奇地飘浮了起来。王亚平姐姐又把小球提高了一点,再松手,小球还是没有做往复摆动。这是因为小球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没有了回复力。

这时,王亚平姐姐推了小球一下,小球竟然在做圆周运动,而且一直在转,好像永远都不会停下来一样。再换个角度又如何呢?小球仍在做圆周运动。在太空中,小球处于失重状态,只给小球一个很小的初速度,它就可以绕着摆轴做圆周运动,但在地面上却不行。

王亚平又从饮水袋中挤出了一个小水滴,这小水滴就像一个小水晶一样,晶莹剔透。她还把一个金属的圆环伸进水袋里,制成了一个水膜,并往上面加水,水膜就一点一点地变厚,形成了一个水球。王亚平姐姐还向水球中注射了两个气泡。

等把气泡抽出来后,又把红色的液体注入了水球中,红色的液体便在水球中慢慢地扩散开来了。水球也变成了一个红色的水球,像一个红色的水晶球。

这就是“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姐姐在太空授课时的情景。这次授课共用了40多分钟呢。我认为这样的课特别有趣而且富有吸引力,同学们都很喜欢。看的时候,同学们个个都很专注认真,没有一个说话的。有的托着下巴,连口水都流出来了,也来不及擦。

通过这节课,我萌生了一个理想:我也想当一名宇航员,因为在太空中,我可以做一些在地球上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譬如,在太空舱里随意地飘来飘去、做一些奇特美妙的实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环境……

这就是令人神往的、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科学的`无限魅力!

最新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2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8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苍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进,中华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从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阳;中国人民目光所及,正在从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质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区域。

“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的确,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根据安排,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们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度过春节。期待除夕守岁时,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听到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

天宫课堂观后感最新 篇3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求索中砥砺前行,在精益求精攻关下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一个个航天员在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中学经验、强本领,飞天遨游、出舱行走需要扎实的功底,需要他们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 ww w. 和强健的体魄,寒来暑往的刻苦训练让他们拥有超强的意志力与自信心。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航天工作者与航天员,将艰辛与曲折作为事业发展的“阶梯”,以志气锻造骨气,以骨气厚积底气,在接续奋斗中实现航天事业更高水平的创新与突破。

从“神一”的发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丰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双脚踏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出来的。从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发展中一以贯之的坚持,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关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抢占“新高地”。

伟大事业孕育着伟大精神。回望航天事业发展史,无论是“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还是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

无论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还是“嫦娥”奔月与“天问”探火,从大胆设想到成功实践,无不彰显着中国与时俱进的航天实力。中国的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艰辛跋涉再到取得辉煌业绩,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在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必将引领着14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齐奋斗,激荡起磅礴伟力,奋进新征程,逐梦新时代。

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4

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系统最为复杂、难度、要求最严的'系统工程。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__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每次飞行任务都是一项“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智慧。为确保任务顺利实施,各系统各单位全力备战,以优异成绩迎接未来。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工作人员穿行在飞船箭体与测试仪器之间,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发箭”,任何环节都事关成败,谁都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数十人的吊装团队协同执行任务,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错,吊装对接误差更是小而又小。每个产品只允许一次吊装落位成功,没有重来的机会,不能有丝毫闪失。吊装对接火箭,一圈数十个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对准连接。”基地工作人员石创峰承担吊装工作,为了做到既快又稳,他自创训练方法,在吊钩上系着焊条,操作吊车从高空将其插入啤酒瓶口里。练到最后,他和同事挥动笨重的吊车铁臂,就像挥动自己的手臂一样灵活自如。

飞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团队把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作为底线,在神舟十三号发射、飞行、对接、停靠、返回等任务各阶段,都准备了确保航天员安全的预案和举措,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全力保证航天员安全往返天地间。

只有真正了解载人航天工程的起点在哪里、道路在哪里,才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

天宫课堂观后感最新 篇5

这次“天宫课堂”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授课教师,叶光富和翟志刚担任助手,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三个有趣的科学实验:乒乓球实验、水膜实验和泡腾片实验。同学们在地上也进行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比如同学们把乒乓球浸入水中,由于受到浮力的影响,小球会浮在水面上。但是在太空中,将乒乓球浸入水中后,小球却悬在水中,即使在空中来回旋转也不会下落。据王亚平解释,这是因为在空间站内浮力会消失,所以小球不会受浮力影响上浮。

再来说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实验——有趣的水膜实验。王亚平把水注入金属圈中,形成一个似凸透镜的大水球,放入折纸花,花在水球中绽放开来,令人叹为观止。这是由于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大显神威,所以水不会向下流,从而形成水球。再向水球中注入气泡,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两个部分,会形成两个一正一反的像,但是王亚平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引发我们思考,让我们积极去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

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绽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这是“天空课堂”第二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天宫课堂观后感700字 篇6

雨昊

今天,蒋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天空课堂”。我觉得祖国的航天技术越来越强大了,我真为祖国感到自豪。在神舟13号宇宙飞船上的航天员,要在天上生活,工作六个月,简直太厉害了!

在这次天宫课堂里,王亚平老师带着我们天地互动,感知宇宙奥秘,体验探索乐趣:再生水、泡腾片在水磨中化开、细胞研究……那一个个黑科技都令我大开眼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是纸花绽放与乒乓球沉入水底的那两幕了。王亚平老师先是播放了在地球上乒乓球在水中浮起的画面,随后她便将乒乓球放进了水中,于是神奇的画面出现了,乒乓球缓缓地沉入水底,仿佛那颗小小的球里蕴含着千斤重,同学们一个个都被惊得目瞪口呆,发出一阵阵惊叹声。经过后来王亚平阿姨的介绍才知道原来是太空的浮力与和地球上的现象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因为浮力是随重力产生的,在太空失重环境下浮力几乎消失,所以乒乓球不能像在地面一样浮起来。这次还真是长知识了!

接着王亚平老师拿出一朵在地球上和女儿一起折的普通纸花,她将纸花缓缓地放入水膜中,水花缓缓的下沉,花瓣优雅地、一点一点地绽放开来,就像有只无形的大手在温柔地撑开它的花瓣似的。大家再一次看到了它美丽的真面目,我们屏住呼吸的看完了这一幕,随后发出了精彩的掌声……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课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

这次的天空课堂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的强大,还在我们的内心种下了一颗航天种子,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将这颗种子生根发芽,灌溉成一颗光芒四射的“航天树”。

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7

据了解,“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授课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由此,我想到了此前首次太空授课。

“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姐姐在“天宫一号”进行授课,向我们青少年讲述了失重环境中的物体运动和液体表面的张力情况。

失重是太空环境中最独特的现象。在失重的环境下,人可以随意漂浮,而且可以做出一些在地球上根本就做不到的高难度动作。

看,这是王亚平在向我们演示单摆运动。只见她把小球向后拉了一小段,然后松手,小球并没有像在地球上一样做往复摆动,而是神奇地飘浮了起来。王亚平姐姐又把小球提高了一点,再松手,小球还是没有做往复摆动。这是因为小球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没有了回复力。

这时,王亚平姐姐推了小球一下,小球竟然在做圆周运动,而且一直在转,好像永远都不会停下来一样。再换个角度又如何呢?小球仍在做圆周运动。在太空中,小球处于失重状态,只给小球一个很小的初速度,它就可以绕着摆轴做圆周运动,但在地面上却不行。

王亚平又从饮水袋中挤出了一个小水滴,这小水滴就像一个小水晶一样,晶莹剔透。她还把一个金属的圆环伸进水袋里,制成了一个水膜,并往上面加水,水膜就一点一点地变厚,形成了一个水球。王亚平姐姐还向水球中注射了两个气泡。

等把气泡抽出来后,又把红色的液体注入了水球中,红色的液体便在水球中慢慢地扩散开来了。水球也变成了一个红色的水球,像一个红色的水晶球。

这就是“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姐姐在太空授课时的情景。这次授课共用了40多分钟呢。我认为这样的课特别有趣而且富有吸引力,同学们都很喜欢。看的时候,同学们个个都很专注认真,没有一个说话的。有的托着下巴,连口水都流出来了,也来不及擦。

通过这节课,我萌生了一个理想:我也想当一名宇航员,因为在太空中,我可以做一些在地球上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譬如,在太空舱里随意地飘来飘去、做一些奇特美妙的实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环境……

这就是令人神往的、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科学的无限魅力!

【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精选7篇合集】相关文章:

1.感恩母爱作文精选6篇

2.星语心愿【精选5篇】

3.微笑温暖了我的心初三作文_微笑温暖了我的心作文【精选6篇】

4.陪伴初三作文600字【精选10篇】

5.军训日记150字【精选4篇】

6.日记250字【精选2篇】

7.打羽毛球日记【精选5篇】

8.豆芽观察日记精选5篇

《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精选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栏目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记作业 Copyright © 2009-2020 记作业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8020814号-6